第217章 官商勾结(2 / 2)

李惊蛰摇头晃脑想假装正经,可说到后面,自己嘿然而笑。

“美女就免了,倒是想向你讨要几个精明的大掌柜,帮忙管理宣府的作坊。

但必须说明一点,德才兼备、以德为先,有德有才破格任用。

有德无才培养使用;无德有才限制使用;无德无才坚决不用。

可不要因为挑一个不当的掌柜,反而影响我们的交情。”

坐上桌,斟满酒水,秦浩明边喝边说。

毕竟水泥厂今后肯定要扩大生产,就地取材,交通的便利性以及辐射范围非常重要。

那么就存在到处建设分厂的问题,而人才储备则应该做到前头,这样可以保证后面的顺利扩张。

可宣府镇是边关之地,军汉多而商业人才少,自己培养又太耗时,还不如从李惊蛰这里直接拿来就用稳妥。

“明白,我亲自把关,人品请秦督放心。就是不知是关于哪个行业?”

秦浩明话虽轻,意思却很重。

李惊蛰本就是七窍玲珑,自然明白内中的含义,且此事是和这位年轻总督拉近关系的最好方式,必须慎重!

“那是本督刚刚搞出的新玩意,用于取代三合土,利润不比肥皂差。

你若有心,不妨呆个几日,亲自看看再说,有你的好处。”

说得再多不如实地考察,水泥市场如此庞大,单靠自己目前四处急需资金的状况,很难大规模扩张。

还不如让原本有打过交道的李惊蛰参与进来,一个技术持股一个技术转让费,并不比自己劳心劳力四处建厂赚得少。

况且,李家有资金,有商业人才和渠道,无疑比重心不在商业上的自己有优势。

只要他一日手握军权,李惊蛰定然不敢吞没自己的股份,相信他知道深浅。

“感谢秦督厚爱,肩吾感激不尽。”

李惊蛰已经压抑内心的激动,只是声音还有几分急促。

他是商人,而商人对商机的把握最为敏感,这其中蕴含的商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。

倒不是说他了解水泥,跟什么东西没有关系,而是他了解秦浩明这个人,和他现在及以后的官身。

商家对信息极为关注,何况是现在官商勾结极为普遍的年代。

发生在秦浩明身上的事情,他早已尽可能的了解清楚,包括年初朝中商议总督福建、广东之事。

不说他们现在合作的肥皂之事,便是凭他手上的权利,做什么生意不能挣钱?

“肩吾,知道本督对付晋商的事情吗?”

李惊蛰心情激荡,秦浩明敬了他一杯酒,沉吟片刻,方才缓缓的问他。

“啊?”

李惊蛰瞬间脸色苍白目瞪口呆,此事极为隐秘,他只知是朝廷突然出手,罪名的私通建奴,至于内中缘由却是无从得知。

听秦浩明这么问,大抵明白此事就是眼前青年总督所为。

可正因如此,才看到他狠辣的一面。

“从古至今,有商不逐利,一切皆休之说。然国家者,乃先有国后有家。

晋商为了利润,至国家于不顾,私通建奴,是本督所不能容忍。

舍此以外,大家各显神通,甚至你我相互勾结,沆瀣一气,同流合污赚些钱也无妨。当然,前提是别让人没有活路。”

既然是合作,秦浩明觉得还是说清楚为好,把自己的底线说出来,相互间多点坦诚。

当然,以后避免不了一些细节上的冲突,但只要大框架定下来,其他的都是小事尔!

“世人皆言商人逐利,地位一向处于社会的底层。虽然有钱也能解决不少问题,将地位提高一些,但是各种歧视仍然存在。

每年大灾小灾,我们出钱出力,往往还得不了一个善名。

故而先祖费了大钱到学堂里,就是想让李家出一批文人,哪怕砸钱,至少也能进入士人之流,这种迫切的心情,肩吾从小便是看在眼里的。

秦督今日之言,肩吾明了,也会坚守自己的底线。

天下商贾何止千万家,难免会有良莠不齐。别人管不了,但肩吾秉承祖训,每日必三省吾身,不敢顿忘!”

李惊蛰听完秦浩明的话,难过的摇摇头,沉默好久,方才有些悲凉的说道。

有点意思,秦浩明想不到自己一番话,居然引起李惊蛰的如此大的感慨。

说实话,作为后世灵魂,他从内心是没有鄙视商人的意思。当然,卖国商人除外。

士农工商,原本就是国之柱石,缺一不可。

然而在大明,商人身份虽说在明末有点上涨,但在官员士子中,还是多有鄙薄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

关键也如他所说,商贾众多,良莠不齐,见利忘义者也不乏其人。

加之,历代朝廷从稳定的局势出发,都是采取抑商扬农或者推崇士子的手段,长久以往,故而让商人身份变得极为低下。

“肩吾难道就不想为商家做点什么?”

秦浩明眼睛一眨,笑嘻嘻的朝犹自悲伤的李惊蛰问道,有点没心没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