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6章 封赏(1 / 2)

备倭卫当然是能无视海禁的。

因为备倭卫本身就是警察叔叔,专门查下海的坏人。

可弘治皇帝这道旨意,却等于给了镇国府备倭卫合法打鱼的身份。

这……才是最可怕的啊。

备倭卫不务正业,派去打鱼,本是趁着宁波大灾,在这非常时期,打了鱼出来救济一下百姓而已。

可你不能打着打击倭寇的名义,成天去打鱼啊。

现在好了。

朱厚照和方继藩对视一眼,目中都露出了笑容。

二人心底深处,有一种奸计得逞的快感。

因为这里头,有太多的操作空间。

比如……备倭卫需要更多的船吧,毕竟是要备倭的,那么,朝廷给不给。

朝廷给不起,能不能咱们自己造。

很好,镇国府备倭卫卖了这么多鱼,有的是银子,一不小心,这船造多了咋办,这船越多,打的鱼就越多,且不说获利,单说这些打来的鱼,又能造福多少沿海的百姓呢?

这一点,弘治皇帝显然是深知的,因而,他肯定不会干涉。

除此之外,船队需要人手对吧,编制是三千人,现在还没占满呢,就算占满了,也可以用临时工,啊,不,招募帮闲啊,对不对?

这是镇国府的备倭卫,一切都是太子殿下负责,谁敢多嘴?

要打鱼,就需要更结实的渔网,需要大量的精通航海的人,甚至需要更精良的舰船。

这就如,佛朗机人越来越船坚炮利一般,他们在地理大发现过程中,获得了巨大的利益,在这利益的驱使下,整个佛朗机,最聪明的人,都围绕着造船,改进舰船,改进武器服务,因而他们的舰船越来越精良。

而大明呢,还在依靠官府豢养,水师招募人手,军户们吃粮当兵,保卫沿岸的方式来防备倭寇,想象一下,一群只靠吃饷的官兵,真的又动力去舍身保卫海防吗?一群只要不出事即可的官员,会花心思督造更多的舰船吗?一群官方造作局的匠人们,做好做坏都只混口饭吃,能改良舰船吗?

都不会,因为没有足够的利益驱动。

而镇国府备倭卫,一旦将这大黄鱼作为第一桶金,获得巨大的利益,那么势必,会有越来越多的聪明人愿意投身其中,备倭卫的舰船越精良,就越能深入大海,船的结构越好,越能抵御风浪,就能捕更多的鱼,因而,谁能造出更精良的船,谁就能得到镇国府备倭卫最丰厚的奖励。优秀的人才,愿意投身在镇国府备倭卫这个庞大的产业链之中,为之服务。

当然,最重要的还是锻炼队伍。

现在让方继藩去建立起一支和倭寇,甚至和佛朗机人对抗的水师,方继藩没信心,因为在这大明,绝大多数人,都已太久太久不知海洋是什么,一群陆地上的旱鸭子,即便给他们再精良的舰船,他们也无法熟练的使用的。

进入汪洋大海,是一门大学问,需要慢慢的磨,慢慢的练,这一切,先从打鱼开始,先要招募从祖宗十八代便穷的叮当响的一群人,这些人是最有胆魄,最无所畏惧之人,他们骨子里,就有一股子为了吃饱饭和不顾一切的狠劲。

除此之外,便是,给予他们希望,甚至,给予他们尊严。

这些在备倭卫里职事的官兵,必须是待遇丰厚的,他们将不同于其他的军户,他们是骄傲的,因为他们虽也是丘八,可利润丰厚,他们将是第一批挖出第一桶金的人。

这一切……从打鱼开始。

弘治皇帝有些感慨:“方卿家,朕还有一事,想要问明白。”

方继藩道:“请陛下示下。”

弘治皇帝沉默了片刻:“朕还是不明白,这大黄鱼,为何能打捞这么多。”

这是商业机密啊,不能说。

现在掌握敲船技术的,只有方继藩和唐寅两个人,其他人,固然知道敲船可以敲来鱼,可其中的节奏和韵律,却是一门大学问,说再难听一些,大黄鱼虽然容易上当受骗,可也不是随便敲敲,人家就傻不隆冬的撞上来,世上还没有这么二的鱼。

方继藩想了想,道:“知行合一。”

“什么?”弘治皇帝一愣。

君臣们喜欢听大道理,因而他们不在乎细节,方继藩也害怕跟他们讲细节,这敲船之技,可是备倭卫暂时的发家法宝:“这一切都源于知行合一。何谓知,想要造福百姓,实行仁政,便是知。臣就是那么个有良知的人,臣想到百姓们困苦,便食不甘味,这……岂不正合了圣人之道。”

“可有知还不够,这世上,人人都是圣人,人人都有良知,人人都知道,孔曰成仁、孟曰取义之理。可要如何实现自己的良知呢,那么就是行,就需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,臣读了古今中外许多古籍,从中才知道,原来在天涯海角之处某国,便是用此技捕鱼,因而臣如获至宝,立即命人实践,果然……竟真的成了。”

“……”

对于这个回答,弘治皇帝很满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