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战后,清政府又被迫与法兰西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,使法兰西得到更多权益。中国西南门户洞开,法方以印度为基地,逐步侵占广西、广州湾,并将势力伸进云南,想要使这些省区变成法兰西的势力范围。
不过,从上次中法大战到现在,二十多年过去了,法兰西再没有与中国开过战,只是偶尔威胁一下,却更多地考虑以经济手段进行侵略与掠夺,譬如修筑铁路。
不过,这次法兰西方面实在是损失过大,而卢昊苍却视若无睹,完全没有丝毫妥协的迹象。朝廷也史无前例地没有立刻妥协,奴颜媚骨,而是装聋作哑,不肯压着卢昊苍向法兰西低头。于是法方忍无可忍,指使驻越法军向云南进逼,给当地官府施加压力。
因为卢昊苍的做派比当年的冯子材、刘铭传等人还要强硬,而且权力更大,法兰西人并不敢直接针对他,只是想要像以前那样,先吓住当地小官吏,逼得他们慌乱甚至逃跑,便可占据一些地盘,实施蚕食政策,也有了与卢昊苍谈判的资本。
法兰西人并不想打仗,此次明火执仗地闯进国门,主要是为了宣示武力,威胁官府妥协,好逼迫清廷割地赔款。他们带着武器,长驱直入,分明就没把中国人放在眼里。
蔡松坡恨极,根据侦察兵的回报,立刻调兵遣将,在他们的预定前进路线上埋伏。“御敌于国门之外”已不可能,但他绝不会让法兰西军队深入云南腹地,使无辜百姓被戕害。
洋人作战并没有什么战术,无非是仗着枪炮之利,先用炮火远距离几轮覆盖,炸得清军死伤大半,然后再发起冲锋。这种战术在平原是能够收到很大效果的,可在热带雨林密布的崇山峻岭间却很难凑效,弄不好还有可能引起森林大火,先把他们给烤了。况且山路崎岖难行,无法拉着沉重的大炮走,因此他们只带了刀枪,没带火炮。
蔡松坡将战场选在远离村镇的荒山野岭中,即使打得再激烈,也不会误伤平民百姓。
他报告给四川总督卢昊苍的官方电文是说与法国军队“狭路相逢”,对方先无理挑衅,他率领的军队才被迫还击。实际上,他早就率军在山里埋伏,静待法兰西侵略者自投罗网。
给法兰西军队带路的当地山民实际上就是蒙自县知县蔡松岸。他是蔡松坡的族弟,曾在岭南一所洋人创办的书院学习,会说英语和法语。虽学有所成,他却与族兄一样报国无门。蔡松坡被卢兆麟诚邀到四川并委以重任后,就写信把蔡松岸也叫到蓉城,向卢兆麟举荐。卢昊苍与卢兆麟父子都救贤若渴,自然欣然接纳。将他放到蒙自来,就是因为即将向法兰西动手,所以要他过来顶住,把原来那个软骨头知县换掉。蔡松岸与蔡松坡一样,也是爱国志士,对卢昊苍打算与法方正面开战的行动激励得热血沸腾,到任后自然是处处顶在前头,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。
他到蒙自不久,境外的法兰西人并不知道他的相貌,因此他伪装成当地山民,冒充法兰西铁路公司技术人员的下仆,为了几块银元就愿意为法兰西军队带路,法方竟然没有一个人怀疑。
蔡松岸身材瘦小,皮肤黝黑,将受过教育的书卷气完全收敛起来,穿着当地人的民族服装,在法兰西人面前始终点头哈腰,卑躬屈膝,基本没与他们正面对视,让法兰西人对他根本产生不了警惕心。他小心翼翼地故意用结结巴巴且错误百出的法语奉承着法方军官,不着痕迹地将他们带进了蔡松坡的包围圈。
这是一个河谷,两边山高林密,当中流水湍急,但河边的地形相对平缓,比蛇虫密布、野兽出没、藤蔓横空的热带雨林要安全得多。他们一路上过来,已经走过不少处类似的山谷,都没有出过危险,因此法兰西人不疑有他,背着枪走得很是放松。
蔡松坡看着走在队伍前面的族弟,始终没有下令攻击,因为他不能伤了族弟的性命。
蔡松岸是个英雄,出发前曾与他有过一次长谈,告诉他自己已经做好为国捐躯的准备,只希望他以后能够照拂自己的妻儿。蔡松坡斩钉截铁地表示,决不会为了一次军事行动就断送他的性命,如果这次不能全歼法军,还有下一次。现在还不到国破家亡的时候,他要蔡松岸找准时机就立刻撤离,不要停留在战场,这样才是对自己最大的支持。蔡松岸听了他的话,心情有了很大的转变,不再一心准备慷慨就义,反而想尽一切办法地准备借助地形脱离。
此时,河水湍急,在他们身边咆哮而过,让蔡松岸灵机一动。等他们走到河谷中段,便装作在河水冲击中的大石头上滑倒,惊慌失措之下掉进河中,于是被卷入急流,直冲而下。
法兰西官兵都吃了一惊,却并没有冒险施救,只是呆呆地目送他顺水而去,脸上的神情都有些懵,显然没有反应过来。